1954年洪水 建筑水利卷 1954年洪水 1954年夏季,由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大范围、长时间的梅雨引发的全流域性特大洪水。5—7月长江流域的洞庭湖水系、鄱阳湖水系、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山区的平均降水量均超过1200毫米,其中黄山雨量站实测降水量2824毫米,为全流域之最。7月淮河流域的平均降水量高达516毫米。从而导致长江和淮河发生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。长江大通水文站最大洪峰流量达92600米3/秒,最大30天洪水总量达2190亿立方米;淮河蚌埠水文站最大洪峰流量达11600米3/秒,最大30天洪水总量达402亿立方米,均为有资料记录以来之最。致使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发生重大灾情,其中长江中下游湖北、湖南、江西、安徽、江苏等省有123个县市受灾,受灾面积317万公顷,受灾人口1888余万人,死亡3万余人;淮河流域受灾面积406.2万公顷,死亡1930人。 出处:建筑水利卷-->水 利-->防洪抗旱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