鲁虺大辞海
输入关键词:
类目资源: 智虺堂 康熙字典 汉语词典 毒鸡汤 谜语 名言 解梦 谚语 古籍溯源 异体字 大辞海 制度 语言翻译

鲁虺大辞海 / 中国东正教上一个 查看全部 下一个

中国东正教

中国东正教 宗教卷 中国东正教
中国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。东正教于17世纪中叶开始在中国东北边境地区活动。清康熙二十五年(1686年)中国收复雅克萨后,一部分俄俘被押至北京,为照顾其宗教信仰,在其住地城东北胡家圈胡同设立一所教堂,称尼古拉教堂。五十四年俄国沙皇彼得一世(Пёяр Ⅰ,1672—1725)征得康熙帝同意,决定向中国派遣传教士团。第一届传教士团于次年抵达北京,不久成立北京东正教总会。雍正二年(1727年)中俄签订《恰克图条约》后,传教士团变成沙皇政府派驻中国的官方常设机构。1858年(咸丰八年)《中俄天津条约》签订后,传教士团的外交职能和宗教活动开始分开,其神职人员不再由俄国政府而由俄罗斯正教会直接委派和管理。1860年以来其活动从北京扩展至华北、华东、东北、西北各地,在哈尔滨、上海、天津、青岛、汉口、张家口、迪化(今乌鲁木齐)等地建立教区。从1900—1916年在中国共建大小教堂40余座,传教点40多处,神学院1所,男女宗教学校20所,气象台1座,图书馆、印刷所等企业和事业单位46处,出版俄、英、汉三种文字的杂志《中国福音报》和正教教历,发展教徒5500多人,另在朝鲜、日本、爪哇等地设立分堂5座。1917年十月革命后,传教士团依附于流亡在塞尔维亚卡尔洛瓦茨的国外临时主教公会,安置来华的白俄教徒,使其教会信徒从1917年的数千人猛增到1949年的30多万人。1924年正式改名为“中国东正教会”。1955年中苏两国教会代表在上海开会,中国东正教会获得独立自主地位。1956年成立由中国人负责的中华东正教会。1966年各地东正教会停止活动。1984年哈尔滨东正教会又恢复活动。
出处:宗教卷-->基督教-->教派、组织、机构-->中国基督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