鲁虺大辞海
输入关键词:
类目资源: 智虺堂 康熙字典 汉语词典 毒鸡汤 谜语 名言 解梦 谚语 古籍溯源 异体字 大辞海 制度 语言翻译

鲁虺大辞海 / 中体西用上一个 查看全部 下一个

中体西用

中体西用 文化、新闻出版卷 中体西用
全称“中学为体,西学为用”。“体”是根本的意思;“用”,即指体的措施。是中国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关于中西文化关系的核心命题,也是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。早期对于冲破封建顽固派的阻挠,引进西方自然科学,促进中国工业、军事的近代化和新式教育的产生发挥过积极作用。后期成为清朝统治者对抗资产阶级维新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。
出处:文化、新闻出版卷-->文化-->文化研究-->基本概念 中国近现代史卷 中体西用
“中学为体,西学为用”的简称,亦作“旧学为体,新学为用”。近代中国重要的社会思潮。鸦片战争后,魏源首创“师夷之长技以制夷”,为中体西用思想之先导。1861年(清咸丰十一年)冯桂芬在《校邠庐抗议》中提出“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,辅以诸国富强之术”的主张,为洋务派采用,遂成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。1896年(光绪二十二年)孙家鼐、沈寿康等将其明确概括为“以中学为主,西学为辅;中学为体,西学为用”。1898年张之洞发表《劝学篇》,进一步加以系统阐发,提出“中学治身心,西学应世事”,并作为治国方针。20世纪初年,清政府即以此为张本,实行“新政”。它是以封建主义文化为主体、结合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产物,对中国近代政治、思想产生过重大的影响。
出处:中国近现代史卷-->中国近代史-->其他 哲学卷 中体西用
  “中学为体,西学为用”的简称,亦称“旧学为体,新学为用”。近代中国重要的社会思潮。鸦片战争后,魏源首创“师夷之长技以制夷”,为中体西用之思想先导。1861年(清咸丰十一年)冯桂芬在《校邠庐抗议》中提出“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,辅以诸国富强之术”的主张,为洋务派采用,遂成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。1896年(光绪二十二年)孙家鼐、沈寿康等将其明确概括为“以中学为主,西学为辅;中学为体,西学为用”。1898年张之洞发表《劝学篇》,进一步加以系统的阐发,提出“中学治身心,西学应世事”,并作为治国的方针。20世纪初年,清政府即以此为张本,实行“新政”。它是以封建主义文化为主体、结合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产物,在中国近代政治上、思想上产生过重大的影响。
出处:哲学卷-->中国哲学史-->术 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