鲁虺人文搜索
输入关键词:
推荐: 人文 文化 传媒 土耳其 语言翻译

鲁虺人文搜索 / 虺道之门上一个 查看全部 下一个

虺道之门

虺道之门


    道可道,道可无道,人的思想总是变来变去,我也是这样,今天开心,明天伤心,岁数越大,想法越多,都是以往的影像堆积而来,烦恼就是这样慢慢,慢慢滋长出来,好象一个小洞流出来的水,淌向一个大池子。堵也堵不住。写文章或是写日记只是想找个更大的洞把水放掉,但文字的表达是不能传达心中最真实的东西,其实写不出来是无聊,或是迷惑,于是就想找人聊,却往往越聊越堵,因为没有一个人和你一样,在听对方话的时候,你又多了一次恼火。你要努力去迎合对方的所说,不然谈话就无法愉快的进行,于是交流失败了。亦或听你说废话的那个朋友在努力迎合你,他为了交流的顺利延续,以飞快的脑筋思索下一句该如何回答,所以他也变得不快乐。奇怪的是虽然每个人都隐隐知道交流的困难,但都非常愿意与别人交谈,上到高官下至平民,如果不说话,会被认为智力有问题,当然聋哑人士除外。


    虺道之门有语即止,想当初达摩面壁九年,一句话都没有,确实与常人不同。不说有什么好处,至少能在短时间内了解内心自我有太多的混乱。但谁又愿意不道呢?
当然也有太爱说话的,最终被打了哑针。 就再也不能说了。于是这人只能止语了,很巧和禅宗的法门是一个名称。所谓止语非止语,是名止语。


    虺道之门有语即出,幼儿不宜言入道,当从修养入手,立世入微,以后天益先天,以为“淳朴”之助,保其“元和”,渐行渐化,通于大同,臻乎化境。虺道的灵魂就在于融合变化,也就是一个人必须能够意识到事物总是处在变化之中。所以,能认识变化就能认识道。对于事物的变化,有的人认识得少一些,有些人认识得多一些,有的人可以从事物的表面变化来认识,有的人能从事物的本质上来认识。但是,“得道”的要求是比较特别的,其要求人们能够认识整个天地即宇宙的本质,就好比要人们能做到把整个宇宙变化成一个“小小寰球”一般,可以任意分割或组合。


    虺五百年化为蛟,蛟千年化为龙。为了了解变化,古人提出了一个变化的楷模:孙悟空。一个人应该能时时如孙悟空一样把自己变化成飞虫,钻到事物内部去进行考察。特别地,一个人应该能够把自己变化成一个能够运动自如的“动点”,任意地进入到事物之中去观察,并把自己的行踪以点线面体的几何形态表述出来。可以说,能这么变化,就等于进入了“道”之门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