鲁虺人文搜索
输入关键词:
推荐: 人文 文化 传媒 土耳其 语言翻译

鲁虺人文搜索 / 研究生出走与象牙塔里的“菜鸟文化”上一个 查看全部 下一个

研究生出走与象牙塔里的“菜鸟文化”

研究生出走与象牙塔里的“菜鸟文化”

作者:亮鸥 提交日期:2005-09-13 01:41  

北大研究生柳剑锋出走事件引起了轩然大波,其出走前在电话里向母亲哭诉的最后一句话“妈妈,我没有能力!我没有能力!”让人震惊,之后柳母寻子多次晕倒、柳父寻子被误认作乞丐等事件更令人心寒不已(据9月6日《北京晚报》,9月8日《京华时报》)。

一时间,各界争论四起。有指责柳剑锋的,也有同情的,继而有论者将这一事件延伸到大学生、研究生心理浮躁与焦虑的层面的。笔者认为,柳剑锋出走更重要的意义在于,它启蒙与警醒我们正视象牙塔里的“菜鸟文化”。

“菜鸟”的意思人皆知之,意即很菜、很差劲儿,“菜鸟文化”是大学里一种“群体性差劲”之文化氛围的形象化称谓。炼制这一文化的原材料,既有大学生自卑情结这一“内在成份”,更有学校与社会氛围这一“外生变量”。一般来说,“内因决定外因”,然而大学“菜鸟文化”形成的主要原因,恰恰是外因起了决定与支柱性作用。就有点像王小波《“行货感”与文化相对主义》文中的“行货”——被动地失去了存在的真实价值。

有人可能觉得笔者是在危言耸听,觉得把简单的问题给复杂化甚至给妖魔化了。一个真实的情况是,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考研究生,并不是为了“研究”,而是为了三年后能找个更好的工作,而当考上了研究生之后,由于课程松懈与知识脱节,要么充当导师的“廉价打工仔”,要么就是被“放羊”——导师置学生于一边,自己在外面讲学、做企业董事、顾问,或是揽项目赚钱。有想法的研究生可能会自己做些事情,而还有很多人心态陡然失落——“菜鸟文化”初露端倪,由于这部分人资金与知识方面的“零收入”甚至“负收入”,心理落差越来越大,加上许多事情事与愿违,及年龄的增长,“行货感”与日俱增。

郁达夫有句名言,“一粒沙里看世界,半瓣花上说人情”。是的,一隅观天,研究生的生存状态正变得越来越拘谨与窘迫。而罪魁祸首便是大学人文精神的逃遁,以“投入产出比”为特征的功利观念像一个链条与滑轮般,撵着包括校方、导师、学生在内的大家伙一股脑儿上车,部分被尊称为天之骄子的学生们由于身处于象牙塔最底层,在无形之中变成一只只“菜鸟”,或是一件件“行货”。

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,大学生与研究生其实也是社会的“弱势群体”,你无权选择学费多寡,无权选择导师人品,更无法撼动日益功利化的培养体制。弱势群体中自然不乏有思想,有魄力者,他们会按照自己的思想逆流而上,用能力、知识、理性将呆在象牙塔时的日子充实起来,但是相对来说,弱势群体中滋生“菜鸟文化”的难度仿佛更低一些。

笔者无意为柳剑锋的极端作法开脱,只是觉得评论者剑指当事者实为一叶障目,抛开性格与人品不说,柳研究生的出走,更是象牙塔中“菜鸟文化”对偏离人文理念轴心之大学精神的公开反抗,也是对教育体制劣根性的讽刺。也许柳剑锋过些日子可能回家了,但大学精神何时才能本位回归呢?